有关困扰的故事

十七八岁时,一直有个念头像谜一样困扰着我,那就是:我们兄弟四个将来长大了究竟会干什么?当时,周二、周三、周四还在读初中或小学,每个生命都是一个谜,等待时间去揭破。时光过去30年,谜底大致揭开了。先说周二。周二幼时模样周正,黑发乌睛,腼腆少语。入学读书,成绩时好时坏,落差极大。老师说,他很聪明,就是喜欢和坏孩子厮混,受影响。父亲的对策是,每当他的成绩糟糕到一定程度时,就给他转学。初到一校,人生地疏,学习成绩骤升,周二甚至担任学习委员或班长职务。好景不长,多则半年,少则两月,他便与班上最差劲的学生混在一起,最后达到私自把班费拿去与同伙大吃烤羊肉的地步,于是再转学。到了初三,周二如鱼得水,弃文学武,抢军帽,养狼狗,舞枪弄刀,一落到底。众皆叹曰:“唉,周二是一块好钢,可惜打了狗链子。”上山下乡时,他去米泉县插队。米泉县近,每月可回一两次。当时正流行白回力鞋,周四买了一双,视如珍宝,唯恐周二抢走,每逢他回来,必不穿,精心藏匿。周二回家,绝口不问白回力,也不找寻,仿佛不感兴趣。待其返回米泉,周四放学回家,没进门,先问:“周二走了吗?”母答:“走了。”周四书包顾不得放,一头钻进鸡窝,翻找先前藏的回力鞋。结果,头还在鸡窝里,哭声已经闷闷地传了出来。鞋被周二偷走啦!不久,周二又回来,丢下一双脏鞋扬长而去。周四精心刷洗、晾干、上粉,藏至父亲卧室弹簧床最里处夹层。结果,周二返回米泉,周四的哭声又闷闷地从床底下传出来。周二揣测藏匿之物神出鬼没,不用东翻西找,每每手到擒来。后来到了公安局,他干过派出所指导员,当过股长,破得几件案子,尤以查找赃物为能事。问他,笑答:“我能猜着坏人的心思,和我原来的心思差不多。”周三小周二两岁,从小眼睛近视,小小的鼻子上架着一副七百度的眼镜,个儿细瘦,动作却较常人快半拍,吃饭如抢,常遭训斥。小学四年级以后,周三喜欢读《参考消息》,每报必读,津津有味。小学六年级时,他对世界各国地理位置、首府总统、时事政治,皆了如指掌。师范毕业后,周三在郊区一所职工学校教书。忽一日,他跑进城来告诉我,报上登出新疆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招考编辑、记者,他想去报名。据说当时报考者甚众,还有名牌大学新闻系毕业生,难度很大,周三自觉输人一筹。不料结果一公布,周三竟名列第一。如今,他在新疆电视台干编辑、记者已有多年。周四小眼睛,大鼻子,黄毛。有人说他长得像南斯拉夫电影《桥》里的“猫头鹰”,也有人说他像《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》里的德军中尉,还有人说他的眼睛鼻子酷似成龙,总之一副武夫模样。周四很少穿新衣裳,总是不断地钻进哥哥们穿旧变小的衣服里去,破衣旧衫,敞胸露怀,肚子从小就圆圆地鼓起,大冬天喝凉水,满不在乎。当时有人建议周四长大后当举重运动员,我却觉得他是个入伍从军的材料,因为那时他就率领着机关里一群差不多大的孩子,黑脸花脸,往来驰骤,俨然一个儿童领袖。周四15岁时,已经壮实有力。一次,我顺手想在他头上打一巴掌,不料他一低头,就势一个马步下蹲,右臂箍住我两条腿,一挺身,把我架在半空,仰着脸笑嘻嘻地说:“哥,还打不打了?”我感受到了正在发育中的新生命强有力的提醒和挑战,从那以后,特别了解“后生可畏”这个词。周四15岁时就在心理上担负起保护我的职责。有一次在机关礼堂看电影,我坐前排,他坐在后面很远。因为替一位老人打抱不平,我与后排的一群二流子发生争执。话没说几句,为首的一个家伙从座位上一跃而起,准备动手。我还没反应过来,“啪”一声,一记响亮的耳光把那家伙又打回座椅里。我一看,是周四。他恶狠狠地指着那家伙说:“你再敢骚情,我捏死你这个臭虫!”周四做事就是这般干净利落,一看就是个冲锋陷阵的材料,谁知最后却当了中学教师。弟兄们长大了,原来如此。我一看,是周四。他恶狠狠地指着那家伙说:“你再敢骚情,我捏死你这个臭虫!”周四做事就是这般干净利落,一看就是个冲锋陷阵的材料,谁知最后却当了中学教师。弟兄们长大了,原来如此。
兄弟们长大
童年的一个雪天,我们被饥饿困扰,家里委实找不到一点可以吃的东西。我和母亲以及还在襁褓中的弟弟最大的愿望,就是等待父亲回来。父亲是到湖滩上挖野荸荠去了。虽然我们明白,这么大的雪,天又特别冷,湖滩肯定是冻住的,但我们依然充满希望地等待着。那种时候,能够充饥的东西,惟有等待和希望。中午以后,父亲的身影才在我们久久等待的视野中出现。当他裹着一阵冷风走进门来的时候,我看见他,怀里竟抱着一只鸟。父亲说,那是只冻得快要死了的鹭鸶,在雪地里,一伸手就逮住了它。父亲把鹭鸶放在地上,它浑身颤抖,连站都站不稳,我蹲下来抚摸它的羽毛,它并不害怕,它是连害怕的力气也没有了。它的眼睛水滋滋的,似是泪,浮着那种招人怜悯的眼光,在这种冰雪封冻的天气,这只鹭鸶真的太可怜了。我感到了一阵袭来的饥饿,就抬起头问父亲:“挖到野荸荠了吗?我饿。”父亲眼里掠过一丝无奈。“地冻得实在硬,刨不动。”说着他将目光移向母亲,“把这只鹭鸶杀掉吃了吧,孩子太饿。”母亲显得十分犹豫,她信佛,从不杀生,衣服上落只蚊子也轻轻弹掉,不肯碾死,何况要杀一只可怜的鹭鸶呢?“不,不能杀它,它太可怜了。”我大声说。父亲说:“我们没有吃的,你不是很饿吗?”“我不饿,一点也不饿,你别杀它。”我赶忙说。“它快饿死了,我们没东西喂它,它反正要饿死的。”父亲坚持着。“不,我喂它,它不会死。”我护住鹭鸶,扳开它的长喙,撮了几口唾液吐进去,鹭鸶缩动长脖子,贪婪地吞咽着。见我如此,母亲就说:“别喂了,口水喂不活它,我们不杀它了。”我把鹭鸶放到一只旧竹篓里,篓里垫了些干草,我想等到天晴,鹭鸶能够觅食的时候,就把它带到湖滩去放了。那是最难熬的一夜,两天没吃进一点食物的胃先是疼痛,接着是火烧火燎,以后就麻木了,身上一阵一阵地渗冷汗。我朦胧中觉得夜里母亲不止一次到我床边,伸手摸摸我的额头,然后,就小声地叹息。天刚亮,母亲便摇醒我,说:“快起来,鹭鸶死了,是饿死的。”我来不及穿衣就跑到竹篓边,鹭鸶真的死了,倒在干草上面,脖子垂向一边。母亲烧了些开水,将鹭鸶冲烫了几下,拔了羽毛,然后剥开肚子,将内脏扒出来洗净。那只可怜的鹭鸶的胃里,除了几粒玛瑙色的砂粒之外,什么也没有,它大概也已经饿了好几天。鹭鸶自己死了,我们吃它便心安理得,鹭鸶太瘦,肉很少,母亲烧了半锅汤,每人一小碗。那是我们家的一顿美餐。许多年以后,我们忘不了那只鹭鸶,是它救了我们,让我们一家度过了难关。鹭鸶被我们吃了的第二天雪就停了,天气转暖,第三天,父亲就到湖滩上挖回了一些野荸荠。后来,我们长大了,母亲年老了。那年,她身染重病,临终之前喊我到床边,说:“记得那年大雪天的那只鹭鸶吗?是我扭断了它的脖子,我罪过太深啊……”我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,我的连走路也不肯踩死虫蚁的善良的母亲,不忍心让我们挨饿,竟亲手杀死了一只鹭鸶!几十年来,她的心因此默默承受着多少折磨啊!
一只鹭鸶
从前,有个国王整天被忧虑困扰。他担心自己的军队吃败仗,害怕王宫的珍宝被抢劫,怀疑大臣们不忠心……总之,从登基那时起,他就没过上一天舒坦日子。王宫外是个集市,从宫殿顶层可以看到赶集的人群。一天,国王望着集市上熙熙攘攘的老百姓,心想:他们是不是也像我这般不快活?真难想象普通人靠什么得到快乐。他让侍从找来最邋遢破旧的衣服,扮成乞丐,打算去王宫外看个究竟。国王沿着城墙走了大半天,傍晚时他来到了郊外的一座破旧的农舍前。农舍的主人正坐在昏暗的厨房里,吃着一小块面包,他已是暮年,但笑容却灿烂无比。国王忍不住走进去问他:“你为什么这么快乐?”“我是个木匠,今天赚了足够的钱,晚饭有了着落,当然开心了。”“如果明天没人找你干活,你还会开心吗?”国王问。老木匠注意到面前的“乞丐”带着一脸焦虑和疲惫,便微笑着说道:“快乐和不快乐都是自己决定的,跟别人没关系。”说完,他把面包切成两半,将一半分给了“乞丐”。晚上,国王回到宫殿,对木匠的话越想越怀疑:“快乐怎么能由自己决定呢?我非要考验考验他,看他能快乐多久。”于是国王连夜颁布一条法令——所有住在城里的木匠必须到王宫门口站一个月的岗。国王并不是暴君,所以他规定站岗是有酬劳的,但要等到月末才一次性付清。第二天早上,老木匠还没出门就被侍卫长抓到宫墙外站岗,直到黄昏才放他回家。晚饭时间到了,国王急忙换上乞丐的装束,去木匠家探访,他边走边得意地想:看你还怎么快乐!谁知到了木匠家,国王看见桌上不仅摆放着面包,竟然还有葡萄酒。老木匠热情地请昨天认识的“乞丐”共进晚餐。国王好奇地问:“你今天的晚餐怎么如此丰盛?”木匠笑着说:“我奉命去给国王站岗,要到月末才能拿到酬劳,所以我刚才去当铺,把侍卫长发给我的佩剑当掉了。你瞧,咱们现在不仅有面包,还有酒喝,多高兴啊!”“这可是要杀头的啊!”国王故意惊叫道。“没关系,一发工钱我就把剑赎回来,过会儿我用木头做把假的放在剑鞘里,保证没人能看出来。”木匠胸有成竹地说。第三天早上,国王乔装来到王宫大门口,果然看见木匠的“佩剑”插在剑鞘里,看上去跟真的一模一样。正在这时,对面一阵骚动,有个乞丐偷了小贩的甜瓜,正好被侍卫长抓住,集市上的人都跟过来看热闹。侍卫长严厉地说:“偷盗的惩罚是砍手。你,”他冲正在站岗的木匠招了招手,“用你的佩剑把小偷的右手砍掉。”乞丐苦苦哀求道:“我饿得没办法才这么做的,饶了我吧。”木匠的处境可真糟糕,首先他很同情乞丐,另外他的“佩剑”一旦拔出来就会露馅儿,连国王都替他捏一把汗。就在这时,木匠仰头对天空大声说:“神啊,如果这个人罪不可赦,请赐予我执行命令的力量;如果这个人值得宽恕,请把我的铁剑变成木头的!”说完他猛地抽出了剑。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呼:“变成木头的了!神仙显灵了!”凶残的侍卫长不得不把乞丐释放了。国王走到木匠身边问:“你认得我吗?”木匠看了他一眼,回答:“你是昨天跟我一起吃晚饭的那个朋友。”国王高兴地说:“从今以后请每天都与我共进晚餐。”从此,木匠成了国王最器重的大臣之一。晋华云摘编自《新闻世界》
当掉国王的剑
1大公司最大的困扰,就是无法准确测量每个员工的贡献。它会把所有人的贡献平均化。在大公司中,你只要一般性地努力工作,就能得到意料之中的薪水。你不能明显地无能或懒惰,但是谁也没觉得你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。你不能对老板说,我打算十倍努力地工作,请你把我的薪水也增加十倍吧!因为公司已经假定你在全力工作了,而且更重要的是,实际上,公司无法测量你的贡献。2假设有一家公司制造某种消费品,工程师为它做出各种功能,设计师为它设计一个漂亮的外壳,营销人员让顾客相信这是值得拥有的商品。请问如何评价每个人对这个商品销售额的贡献?还有,上一代产品的工作人员,为这个公司树立了质量可靠的形象,请问最新产品的销售额有多少应该归功于他们?根本没有办法把所有人的贡献一一分解清楚。你想更努力地工作,但是你的工作与其他许多人的工作混杂在一起,这就产生了问题。在大公司中,个人的表现无法单独测量,公司里其他人会拖累你。3销售员是一个例外。他们产生的收入,很容易测量,他们的薪水往往是销售额的一个百分比。如果一个销售员想更努力地工作,他马上就可以这样做,并且自动按比例得到更多的报酬。此外,还有一个职位是可以测量的,那就是高级的管理职位,他们对整家公司的表现负责。高级经理就像销售员一样,不得不用数字证明自己。一个表现糟糕的CEO,不能推托说自己已经尽了全力。如果公司的表现不好,就是他的表现不好。不幸的是,公司不可能对每个人都像销售员那样付薪。销售员是单独工作的,大多数雇员则是集体工作。4大公司就像巨型的古罗马战舰,一千个划船手共同划桨,推动它前进。但是,两个因素使得它快不起来。一个因素是,每个划船手看不到自己更努力划桨有何不同;另一个因素是,一千人的团队使得任何个人的努力都被大大地平均化了。如果你从大船上挑选出十个最优秀的划船手,把他们组成一个团队,这时,十人小船的优势才会真正显示出来。小团队带来的各种额外激励,会在他们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。5团队越大,每个人的贡献就越接近于整体的平均值。所以,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,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待在大公司里,可能对他本人是一件很糟的事情,因为他的表现被其他不能干的人拖累了。当然,许多因素都会产生影响,比如这个人可能不太在乎回报,或者他更喜欢大公司的稳定。但是,一个非常能干而且在乎回报的人,通常在同类人组成的小团队中,会有更出色的表现,自己也会感到更满意。
别为大公司拼命
 
共4记录 当前1/1页 20/页 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